Ledger 多重簽名費用解析:您需要了解的成本與爭議
介紹 Ledger 的多重簽名功能與 Nano Gen5 錢包
Ledger 作為全球知名的加密貨幣硬體錢包領導者,推出了革命性的多重簽名功能,並搭配其最新的 Nano Gen5 硬體錢包一同發布。這項創新還伴隨著重新命名的 Ledger Wallet 應用程式,取代了先前的 Ledger Live 應用程式。多重簽名功能允許用戶直接通過 Ledger 的後端執行多重簽名交易,無需依賴像 Specter 或 Sparrow 這樣的第三方工具。然而,這項更新在加密社群中引發了激烈的討論,特別是關於相關費用及其對去中心化的影響。
什麼是 Ledger 的多重簽名費用?
Ledger 的新多重簽名交易費用結構成為熱議話題。以下是費用的詳細說明:
標準交易的固定費用:標準多重簽名交易需支付 10 美元的固定費用。
ERC-20 代幣轉移費用:ERC-20 代幣轉移需支付 0.05% 的費用,此外還需支付區塊鏈的 Gas 費用。
這些費用旨在支持 Ledger 的後端基礎設施。然而,這些費用也因偏離公司原本的自我託管原則而受到批評。許多加密社群成員認為,這種費用模式優先考慮了盈利,而非區塊鏈技術的核心精神——去中心化。
為什麼 Ledger 的多重簽名費用引發爭議?
加密社群的反彈
Ledger 推出的多重簽名費用引發了廣泛的反彈。批評者將這種費用結構稱為「現金搶奪」,認為 Ledger 正在將以前免費或通過第三方工具以較低成本提供的功能進行商業化。這引發了對可及性的擔憂,特別是對於可能覺得費用過高的零售用戶。
與舊設備的相容性問題
另一個主要爭議點是與舊版 Ledger 設備(如 Nano S)的不相容性。由於記憶體限制,這些設備無法支持新的多重簽名功能。這讓長期用戶感到被排除在 Ledger 的最新技術進步之外,進一步加劇了社群的不滿。
對封閉源系統的透明性擔憂
Ledger 的封閉源系統也受到質疑。與開放源代碼解決方案不同,用戶無法獨立驗證數據的處理方式。批評者認為,這種缺乏透明度削弱了信任,特別是在用戶需要為多重簽名交易支付額外費用的情況下。
Ledger 的品牌重塑與數位身份安全的重點
除了引入新功能外,Ledger 還將其設備重新定位為「簽名器」而非硬體錢包。這一轉變反映了公司在日益以人工智慧為驅動的世界中,對保護數位身份的更廣泛關注。Nano Gen5 硬體錢包售價 179 美元,擁有以下先進功能:
E-Ink 電子墨水觸控螢幕
藍牙 5.2
USB-C 連接
支援 NFC 的安全性
雖然這些升級使 Ledger 成為加密安全領域的領導者,但也顯示出其向更企業化方向的轉變,可能會疏遠零售用戶。
Ledger 的費用模式與競爭對手的比較
Ledger 的收費模式為 Trezor 和開放源工具(如 Safe Wallet)等競爭對手提供了機會。這些替代方案通常提供:
更低的成本:許多競爭對手以較低的費用或免費提供類似功能。
更高的透明度:開放源代碼解決方案允許用戶驗證代碼並確保數據安全。
儘管如此,Ledger 的企業級功能和市場主導地位仍使其成為機構客戶的首選。
安全功能:在安全性與成本之間取得平衡
Ledger 的一大亮點是其對安全性的重視。新的多重簽名功能包括清晰簽名,幫助防止盲簽攻擊——這是加密交易中的常見漏洞。然而,這些安全增強功能所需的額外費用也帶來了一個矛盾:用戶在享受更高安全性的同時,必須承擔更高的成本。
對加密產業的更廣泛影響
圍繞 Ledger 多重簽名費用的爭議突顯了加密貨幣行業內部的一個更廣泛的矛盾。一方面,去中心化和自我託管仍然是基礎原則。另一方面,像 Ledger 這樣的公司正在探索通過安全功能盈利的方法以維持運營。這引發了對加密未來的關鍵問題:
去中心化與盈利是否能共存?
商業化策略是否會將用戶推向其他替代方案?
結論
Ledger 的新多重簽名功能和費用結構標誌著公司在加密安全方面的一次重大轉變。雖然 Nano Gen5 硬體錢包和重新命名的 Ledger Wallet 應用程式提供了尖端功能,但相關的成本和相容性問題引發了廣泛的爭論。隨著加密貨幣行業的不斷發展,用戶必須在增強的安全性與去中心化和自我託管的原則之間進行權衡。Ledger 的方法是否會成為新標準,還是會將用戶推向競爭對手,仍有待觀察。
相關推薦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