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i的EVM崛起,在性能与生态之间重写增长曲线
ETH 在新的财库叙事下接近历史新高,而以 Stripe、Circle 为代表的传统金融势力纷纷宣布入局打造自己的 Layer1,EVM 生态近期可谓风光无两。
伴随以太坊生态的开发工具、流动性和用户网络逐渐成为行业默认,对 EVM 的兼容性已经从锦上添花变成了基础配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曾以高性能订单簿链闻名的 Sei 选择了另一条路径。本文将回顾这一年中 Sei 从技术升级到生态扩张的关键节点并探讨它在多链格局重塑下的长期竞争力。
EVM 升级与基础设施对接
2024 年年中,Sei 启动了 V2 升级,正式将并行化 EVM 引入主网。在架构层面,它保留 Cosmos SDK 的底层模块化优势,同时开放与以太坊应用的无缝交互,既不割裂已有的网络共识和治理机制,又打通了与全球最大智能合约生态的桥梁。这一动作在当时的多链环境中颇为逆势——绝大多数公链在收缩研发节奏,Sei 却在性能与兼容性之间做了加法。
升级的配套举措之一是与 EVM 生态基础设施 MetaMask 建立钱包兼容合作,作为全球使用最广的钱包入口,MetaMask 的接入极大降低了用户迁移和资产管理的门槛,让原本停留在以太坊、Arbitrum 等链的用户,几乎零学习成本地进入 Sei。
紧随其后,VM 生态最头部的区块浏览器 Etherscan 正式上线 Sei,为 Sei 用户和开发者定制 Seiscan 区块浏览器。这不仅是开发者工具链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意味着链上数据透明度将与以太坊主网看齐,为调试、审计和分析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接口。与其说这是被动的转向,不如说是 Sei 在多链格局重塑中的一次主动卡位——通过性能、钱包入口和数据可视化三条路径,同时拓宽了开发者覆盖面和流动性半径。
自 Sei V2 上线以来,Sei 生态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日活用户从 1,300 飙升至近 90 万,日交易量从 5.7 万笔增长到 165 万笔,TVL 从 1 亿美元攀升至近期峰值 6.87 亿美元。对于一个曾深扎在 Cosmos 世界、却主动向更大生态开放的公链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增长曲线的重塑,...